現在什么事都講究速度,因此對于醫(yī)藥的選擇大家也喜歡西藥來治理好得快。可是,對于孩子來說中藥的醫(yī)治方法才是最見效的,才有利于真正的治療根本。對于孩子愛出汗這一問題,也是需要用中藥慢慢調理才可能根治的。
有些媽媽總是抱怨,為什么孩子平時容易出汗?是不是得了什么病?或是體質有問題?兒童網告訴你其實,孩子多汗的原因有很多,有的是正常的生理現象,有的卻可能是受疾病影響。那么家長該怎么區(qū)分呢?中醫(yī)可以通過哪些方法來調理“汗寶寶”?
醫(yī)生表示,孩子出汗持續(xù)了挺長一段時間以后,必須得用補氣、補陰的藥物,如太子參等來調理。還有的孩子經常有無緣無故長時間出汗,這時候還可以用黨參、玉屏風散等中藥方進行治療。2~6歲的孩子出現汗證大部分是一種“虛”的表現,因此常說孩子愛出“虛汗”。孩子氣虛會影響到血,進而影響到五臟。久而久之,孩子的體質就會變得虛弱。
通過中醫(yī)來進行調理:
孩子體質虛弱的話,常常就會是這種體質類型引起的汗證。主要表現為寶寶經常出汗,一般在頭部和肩部特別容易出現多汗,玩耍以后出汗比別的寶寶要多。這種孩子平常很容易患感冒,臉色顯得蒼白,手腳也比較冰冷。這種汗證的治療方法要以益氣固表為主,可以選用玉屏風散加減治療。不少媽媽會發(fā)現孩子在早晨醒來時,背后都是汗,床上也濕了一大片,這就是盜汗。如果孩子常常盜汗,可能就是氣陰虛了,這也是許多媽媽最常碰到的情況。一般出現氣陰虛的孩子體型比較消瘦、出汗多、精神不好、面色潮紅、口干、大便干,手腳心熱,有時候體溫還有點低熱。
如果寶寶盜汗以手足心、胸腹部等部位教多,或者醒后哭鬧、低熱等,可能是偏陰虛,可用酸棗仁湯合生脈散加減;如果寶寶伴有拉肚子,可能偏氣虛,可以用益氣湯合生脈散加減。孩子常常都會出汗,尤其是四肢最為明顯,或者僅僅有四肢、額頭出汗,還伴有腹脹,那寶寶可能就是脾胃積熱型汗證。醫(yī)生會開異功散加減方,給寶寶健脾泄熱。不過,依靠這些表現來判斷寶寶的出汗原因還是不夠的,最好能給中醫(yī)醫(yī)生把脈、問診,辨證施治。
孩子太愛出汗也不是正常的現象,因此,父母們可要認真的學習用中醫(yī)來給寶寶調整,不要著急哦,所謂調理就是要循序漸進的去把問題從根源處解決,這樣才可以打下健康的牢固根基。育兒網首發(fā)豆豆淘育兒天地:http://baby.doudoutao***/ 轉載請保留,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