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智能手表在可穿戴裝備里面是個很大的門類。曾經很火熱,但是這兩年逐漸因為應用場景和電池續航的尷尬,大部分消費者都把它們變成一次性消費品——所謂一次性不是說智能運動手表只能用一次,而是說只購買一次,用可能幾個月之后就缺乏興趣束之高閣或者放在某角落里吃灰了。
從產品定位上劃分,可穿戴的智能表可以大概有時尚智能手表,專業運動智能手表,運動功能手表這三類。
第一大類時尚智能手表:以基于watchOS系統的Apple Watch和基于谷歌Wear OS的Misfit Vapor/華為Watch為代表。整體偏向大眾用戶,即監測運動并非最核心的需求,對于準度要求也不太苛刻。
第二大類專業運動智能手表:以佳明、松拓為代表,在專業性上佳明仍有他的優勢,支持動態分析的心率帶,續航更長適合戶外徒步穿越、全馬、鐵三等運動項目。同時兼顧自有應用市場的應用安裝,也具備智能手表的特性。
第三大類運動功能手表:以愛普生ProSense J-10/J-50/J-100系列手表和石英指針機芯+小屏的諾基亞Steel HR 智能手表。它們沒有App安裝功能,只能使用手表的固定菜單,可以和手機App聯機同步運動數據,但是不能在手表上體現出更多的內容。
作為可穿戴裝備,這三類手表都具備:計步,睡眠檢測,手機第二屏(電話、短信、APP通知),HR心率監測,GPS軌跡定位等等共性的功能。這方面很多功能并不能算精準,比如記步和與之相輔的卡路里計算,我用的EPSON ProSense J-50和Misfit Vapor可以相差超過20%的步數,實時心率也能相差超過10次/每分鐘。
專業運動智能手表在日常應用細分中體現的差別主要有兩個,一個是智能應用擴展性不如運行智能手表系統的時尚智能表,佳明雖然推出了Connect IQ,但無論是從應用數量,中文化和本土應用來說都遠比不上Google Play和Apple Store接地氣的;第二個軟肋就是運動表造型不太適合日常佩戴,從佳明、松拓到愛普生的中低端表運動感太強,不可換的塑膠/硅膠表帶除了運動服都不好搭配,飛耐時3/5在這方面改進很大,但表盤又太大了,對女性用戶來說并不友好。
而在電池續航方面就反了過來,專業運動智能手表類續航基本沒特別短的,大多GPS持續工作時間10小時,下限也給8小時,部分產品如EPSON ProSense J-300長達20小時;而時尚智能手表類產品并不追求這些,一般開著GPS只能跑3~5小時,日常佩戴一般只能帶2天,關閉藍牙和心率最多也不超過3天。想想使用ARM處理器,運行著系統超過1G RAM,后臺運行多個應用程序,保持著跟手機的同步,犧牲電池續航短點似乎也非常合理。
當然還存在一個比較大的差別就是手表能脫離手機還是不能脫離手機工作(除了計時之外的功能,例如心率表HR,GPS軌跡,計步器等等)。畢竟外出散步跑步的時候,非常不愿意再多帶一部手機。遺憾的是有些時尚智能表就好像能不能斷奶一樣,不綁定手機連看時間的功能不提供給你。
就我用過的一些智能手表來說,舉個栗子:張大媽眾測提供的愛普生EPSON ProSense J-50,從外觀上看這是款徹頭徹尾的功能型運動電子表,不能更換表帶,作為日常上班配搭比較尷尬。圖片在原來眾測報告中有,但是眾測報告因為試用時間有限;寫太直接了廠家可能會不爽所以還是有所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