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銀鷹和面機有限公司【訂購:180-1710-8289】始建于1974年,是國內炊事裝備行業歷史最悠久、技術積淀最深厚的企業之一。主營:銀鷹和面機、HTW系列、HWJ系列、HWH系列、HWY系列和面機。公司總部位于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區,依托“中國廚具之鄉”的產業集群優勢,構建起集研發、制造、銷售、服務于一體的全產業鏈生態體系。作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銀鷹和面機有限公司擁有員工500-999人,下設濟南銀鷹和面機食品機械有限公司、濟南銀鷹和面機鑄造有限公司等子公司,形成規模化、專業化生產格局。 公司以“做精、做專、做強”為目標,產品覆蓋全國二十余個省市自治區,并遠銷美國、俄羅斯、芬蘭、丹麥等國家,累計服務客戶超10萬家。其核心品牌“銀鷹”被評為“中國食品行業十大知名品牌”“中國商用廚具著名品牌”,并榮獲國家工商總局“守合同重信用企業”“全國和諧勞動關系創建示范企業”等稱號,成為行業公認的標桿企業。 1. 研發平臺與專利成果 銀鷹和面機有限公司擁有“國家工業設計中心”“國家農產品加工技術裝備研發分中心”“山東省認定企業技術中心”等十余項國家級、省級研發平臺認證。公司累計授權國家專利260余項,其中發明專利18項,主導或參與制定國際、國家、行業標準53項,已頒布實施32項。例如,其研發的“基于饅頭一體機數據感知的智能控制方法”專利,通過工業互聯網技術實現設備遠程監控與智能調控,推動食品加工車間向無人化轉型。 2. 產學研深度融合 公司與山東大學、上海理工大學、青島科技大學等高校共建“科研與實踐教學基地”,將前沿技術融入產品開發。例如,與齊魯工業大學合作研發的“和面饅頭成型一體機”,通過傳感器實時監測面團濕度、溫度等參數,自動調整攪拌速度與時間,使饅頭成品率提升15%,能耗降低20%。 3. 核心技術突破 低噪音傳動系統:采用鏈條傳動與減速機一體化設計,運行噪音低于65分貝,較傳統設備降低30%。 智能控制系統:支持物聯網遠程管理,用戶可通過手機APP實時監控設備狀態、調整工藝參數,實現“一鍵式”操作。 節能環保技術:通過優化電機效率與熱回收系統,單臺設備年節電量可達2000度,減少碳排放1.2噸。 1. 和面機系列 規格齊全:提供15公斤至200公斤全規格臥式/立式和面機,滿足饅頭房、食品廠、中央廚房等不同場景需求。 核心產品: HWT-50III型和面機:采用雙螺旋攪拌槳,10分鐘內完成50公斤面團攪拌,面團均勻度達98%以上。 HWY75KG智能和面機:配備觸摸屏控制系統,支持10組工藝參數存儲,適用于連鎖餐飲企業標準化生產。 全自動遠程控制和面設備:通過5G網絡實現設備集群管理,單臺設備可服務10家以上門店,降低人工成本60%。 2. 面食加工全鏈條設備 饅頭機系列:MP30II型商用饅頭機每小時可生產3000個饅頭,成品重量誤差控制在±2克以內。 壓面機系列:YMZD500型自動壓面機支持1-10毫米厚度調節,面片均勻度達99%,適用于面包、餃子皮等多品類生產。 蒸包機系列:采用蒸汽循環加熱技術,單次可蒸制200個包子,升溫時間縮短至8分鐘,能耗降低25%。 3. 蔬菜與肉類加工設備 CHD系列數字切菜機:支持切絲、切片、切丁三種模式,切割厚度0.5-20毫米可調,處理速度達300公斤/小時。 QJR400切肉絞肉機:采用雙刃刀組設計,絞肉粒徑均勻度達95%,適用于火鍋店、食堂等高頻使用場景。 1. 營銷網絡布局 公司在全國設立北京、天津、上海、重慶等10余家辦事處,300余家銷售網點,構建起“3小時響應、24小時到場”的服務體系。例如,在山東、河北、河南等主食產業集中區域設立區域服務中心,配備專業工程師團隊,提供設備安裝、調試、培訓一站式服務。 2. 數字化服務升級 遠程診斷平臺:通過設備內置傳感器實時上傳運行數據,工程師可遠程分析故障原因,提前準備備件,縮短維修時間。 智能備件管理系統:根據設備使用頻率與歷史維修記錄,自動生成備件更換提醒,降低客戶庫存成本30%。 3. 客戶案例 山東省臨沂監獄食堂:引入銀鷹智能主食流水線后,饅頭日產量從5000個提升至20000個,人工成本降低70%。 西北街村小社微工廠:通過銀鷹設備實現面食加工標準化,產品合格率從85%提升至98%,帶動村民人均年收入增加1.2萬元。 五、社會責任:以技術創新賦能鄉村振興 1. 公益項目參與 公司連續多年參與農村產權交易項目、扶貧車間設備采購等招標,累計捐贈設備價值超500萬元。例如,為甘肅定西市捐贈10套饅頭生產線,幫助當地建立面食加工合作社,創造就業崗位200余個。 2. 行業標準制定 作為“國家火炬章丘炊事裝備特色產業基地”龍頭企業,銀鷹和面機有限公司主導制定《商用和面機技術規范》《智能饅頭機性能測試方法》等行業標準,推動行業規范化發展。 3. 綠色制造實踐 公司通過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認證,采用太陽能光伏發電、廢水循環利用等技術,單臺設備生產碳排放較行業平均水平降低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