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還鄉祠位于夏邑縣城北六公里王公樓村。孔子祖先為春秋宋國人(其祖居地為今商丘市夏邑縣城北六公里王公樓村,孔子的祖墳仍在此地)。公元前 680 年,宋國發生內亂,孔子曾祖孔防叔為避亂而奔魯。瑞麗故宮頤和園孔子成人以后知曉夏邑王公樓村為自己的祖籍,時常回祖籍祭祖省親。后人為紀念孔子還鄉,在王公樓村大興土木,建“孔子還鄉祠”。
現全國各地都興建了孔廟,惟此處還鄉祠因與孔子淵源深厚,所以規模更大、建筑更加雄偉。
孔子還鄉祠始建于唐初,其形制仿文廟,坐北朝南,有一壁、一壇、兩殿、四門及碑林等,內設孔子像及七十二賢像和孔子的先祖、歷代儒學名家的牌位。東西兩側有廂房,院內還有碑林碑刻。宋真宗時,孔子四十五代孫孔良輔、孔彥輔由曲阜到此定居,對孔子還鄉祠修復擴建。金代,又立杏壇碑于大成殿之前。清道光元年,增建崇圣祠。古時,每臨科舉,總有許多殷殷學子前來叩拜,以祈得到文曲保佑。
1988年香港孔教學院湯恩佳先生還捐贈了3米高的巨型孔子銅像一座。
整個祠堂建筑完全按照中國文廟建筑的基本格局和形制,而且只有孔廟可以使用像皇宮一樣的黃色琉璃瓦頂。所以來到孔子還鄉祠,如同進入宮殿,使人感到肅靜威嚴。占地100余畝,史上為著名的文化勝跡,現存大殿等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