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海角是指位于三亞市西郊23公里處,天涯海角風景區總體規劃陸地面積10.4平方公里,海域面積6平方公里,背負馬嶺山,面向茫茫大海。這里海水澄 碧, 煙波浩瀚,帆影點點,椰林婆娑,奇石林立水天一色。海灣沙灘上大小百塊石聳立,“天涯”、“海角”和“南天一柱”巨石突兀其間,昂首天外,崢嶸壯觀。 “天涯海角”并非地理位置上的盡頭,而是意境意義上的天涯海角。“天涯”兩字為清雍正年間崖州知州程哲所題,銘刻在一塊高約10米的巨石上。(巖石下方有 郭沫若詠“天涯海角”的三首詩題刻)“海角”兩字刻在“天涯”右側一塊尖石的頂中端,據說是清末文人題寫。這兩塊巨石通稱“天涯海角”。傳說一對熱戀的青 年男女分別來自兩個世仇的家族,雙雙發誓不管到天涯海角也要永遠在一起。在其族人的追趕下,被迫雙雙逃到此地。而此時兩人跳進大海,化成兩塊巨石,永遠相 視相對。后人為紀念他們的堅貞愛情故事, 在此石頭上刻下“天涯”“海角”。現在戀愛中的男女也常以“天涯海角永遠相隨”來表達自己的心跡。詳情請點擊:http://www.tuniu.com/guide/v-tianyahaijiao-91/
離“天涯”摩刻左側幾百米,有一尊高大獨立的圓錐形巨石,這就是“南天一柱”奇景。它擎天拔地,有獨立南天之勢。“南天一柱”據說是清代宣統年間崖州知州 范云梯所書。“南天一柱”來歷還有傳說。相傳很久以前,陵水黎安海域一帶惡浪翻天,人民生活困苦。王母娘娘手下的兩位仙女知道后偷偷下凡,立身于南海中, 為當地漁家指航打漁。王母娘娘惱怒,派雷公電母抓她們回去,二人不肯,化為雙峰石,被劈為兩截,一截掉在黎安附近的海中,一截飛到天涯之旁,成為今天的 “南天一柱”
天涯海角遠離中原,古時候交通閉塞,人跡罕至。這個“鳥飛尚需半年程”的瓊島,人煙稀少,荒蕪凄涼,是古代封建王朝流放“逆臣”之地。宋代名臣胡銓曾用 “區區萬里天涯路,野草若煙正斷魂”的詩句與唐代宰相李德裕的“一去一萬里,千之千不還。”傾吐了謫臣的際遇。這里記載著歷史上貶官逆臣的悲劇人生,經過 歷代文人墨客的題詠和描繪,這里便成為一個富有神奇色彩的古跡和游覽勝地了。游人至此,似有一種到了天地盡頭感覺。
這里已建起風格獨特的園林式建筑和“天涯購物寨”等,還開展多項海上游樂項目,游人可乘摩托艇到大海中瀟灑一番。天涯海角在山坡上,正開辟為自然風光漫游 區,建有海水浴場、釣魚臺及海上游艇等設施,一座由現代建筑和仿古典傳統園林式建筑風格相結合的“天涯購物寨”、“石沉大海漫游區”、“天涯畫廊”、“天 涯民族風情園”、“天涯歷史名人雕像”等屹立在海角景區,令人目不暇接,流連忘返。附近有“點火臺”、“望海閣”、“懷蘇亭”和曲徑通幽組成的登山多層次 游覽勝地。一批與三亞有緣的歷史名人雕像,將在此矗立。游人至此,可看天高海闊,俯仰今古,其情亦豪矣。附近熱帶海洋動物園,可觀千奇百怪的南海魚類和泰 國灣鱷。愛情棲息地 愛情棲息地 “ 天涯海角 ” 是人們耳熟能詳的成語之一。一些古典詩詞,如 “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 ,因體現了純樸親情而流傳百世, “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 、 “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 ,因表達了廣袤友情而成為千古絕句。一些現代歌曲,如 “ 天涯呀海角覓知音,小妹妹唱歌郎奏琴,郎呀,咱們倆是一條心 ” 、 “ 希望你能愛我到地老到天荒,希望你能陪我到海角到天涯 ” ,因反映了深厚愛情而廣為傳唱。 “ 天涯海角 ” 這一集親情、友情、愛情等多種情緒感受于一體的詞匯,千百年來積淀下豐富的文化內涵,也在國人心中植下了深深的 “ 天涯情結 ” 。在人們的心目中,日本旅游的天涯海角游覽區就是這一文化情結的地理落腳點和物化象征。